摘要: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明确到底哪些产品是市场真正有需求的,刺激政策并不能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市场才能决定。政策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但
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明确到底哪些产品是市场真正有需求的,刺激政策并不能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市场才能决定。政策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但别把引导变为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袁钢明认为,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不同,政府适时出台宏观政策,进行引导是必要的,比如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出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缓解压力。对于产业政策而言则不宜过于频繁地出台。“单纯地针对某个产业出台刺激政策,实际上是对其他产业的不公平,各个产业应当形成公平竞争。对相对发展薄弱的产业予以减免税收等刺激政策进行支持是比较妥当的。”袁钢明说,“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有必要出台刺激政策的标准是,增速不能超过历史正常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并且增速也在其他产业之上,那么这个产业就没有必要再依赖刺激政策了。” “在刺激政策执行期间,市场形势好、销量增速快,企业往往会在此期间迅速扩大产能,一旦政策退坡、取消,由此引发的市场下滑、产能过剩、价格无序竞争、盈利难等难题,则留给了车企和经销商。”季垚亮不无担忧地说。 汽车行业专家颜景辉表示,企业究竟应当怎样理解和执行国家出台的鼓励刺激政策,决定了政策实施的效果,面对频繁的“政策之手”,企业应当冷静。“针对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优惠政策,是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引导,企业应当更多地从研发和生产环节入手,在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品质、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多下功夫来适应市场需求,而并非只顾刺激政策能够为自己创下多少短期销量业绩。”他说。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